第七章 明清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与衰落及向近代学校的演变 第四节 明清的蒙学

清初的郑板桥(公元1693—1765年)早年贫蒙师,曾诗《嘲》:

明清期的蒙教材很,除《三字经》、《百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外,流行一的有《千诗》、《龙文鞭影》、《幼琼林》、《童蒙观鉴》等等。《清稗类钞》四册有一首《嘲塾诗》,勾划了明清期蒙教活动的情景:

蒙主进行读书、习字文三方面的教,是进入官、书院及应科举考试基础准备,每一方面的教,又建立了一定的次序。读书,首先进行集中识字。待儿童熟记千余字,进入读“三、百、千、千”的阶段,进再读“四书”。,塾教的重点在指导儿童跟读、熟读背诵。在此基础,教师进行讲书,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思伦理原则。习字的次序,先由教师着手教儿童毛笔,描红,再进入临帖书写,塾教的重点在指导儿童描红本及名字帖。文先必练习。教师训练儿童,先从模仿做。教师讲“正名”一格式,就举例“送酒东南,迎琴西北”,再让儿童仿着写一句。教师讲“因类”一格式,亦举例“圆荷浮叶,细麦落轻花”,再让儿童仿着写一句。教师运一些文的书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
(ò﹏ò)
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
谢谢!!!

第三节 明清的书院目录+书签-->